近日,日本發布一張“中國高鐵時刻圖”,“神還原”中國高鐵“八橫八縱”路網,引起熱議。網友直呼:“基建狂魔不是白叫的!”
確實如此,中國打造的高鐵里程五年幾乎翻了一倍,截至2020年底達3.79萬公里,位居世界第一。
作為“基建狂魔”,中國不只在國內修建高鐵、公路、橋梁、水利設施、超高層建筑等,國外大量基建工程也被中國承攬過來。
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透露,每4個國際基建項目中,就有1個中國企業的身影。這四十年間,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的全年合同額從1979年的3400萬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500億美元,增長近8000倍。
這說明中國的基建水平、企業競爭能力,都在快速提升。然而,國內外基建項目全面發力,一個問題卻越來越嚴峻:砂子成為全球性緊缺物資,基建狂魔或將被砂子卡脖子!
2019年7月,《自然》雜志發出警告,稱砂子的采掘速度已經高于自然恢復的速度,地球上的砂子快不夠用了。
相關數據顯示,每生產一噸水泥需要10噸砂子,單是建筑工程,全球每年就消耗約400億至500億噸砂子。換句話說,砂子消耗的數量遠遠超過砂子的自然增速。
砂子不夠用,但中國還在快速發展,需要消耗大量砂石。研究顯示,中國過去幾年中消耗的砂子總量,已超過美國上世紀100年的砂子消耗量。
舉個例子,2019年9月以來,為供應大灣區建設,中國中交疏浚集團已經與菲律賓簽約3億立方米砂礦,其中海砂2億立方米,河砂1億立方米,媒體稱這是“近年來一次性進口砂子的最高紀錄”。
大型基建項目之外,房地產相關數字同樣令人驚嘆——今年1至4月,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1.6%,房屋新開工面積5.39億平方米,同比增長12.8%。
消耗量巨大,進口砂子也難以滿足中國的缺口,何況全球都在爭奪砂石。2017年,柬埔寨更是出臺政策,永久禁止砂子出口。
供需矛盾日益加深,“砂荒”因而頻繁發生。
2019年以來,湖北一些高鐵、高速公路、機場等重點工程因缺少砂石停工,居民裝修買砂都要到村委會開證明,廣東惠州有砂場甚至“搖號供應”,福建相關部門測算2019年至2021年全省建設用砂缺口達75%。今年年初,基建大省廣東也有多處工地因砂子短缺而停工。
中國被砂子“卡脖子”并非虛妄之詞,而是需要直面的挑戰。
文章轉載自:砂石行業觀察
若有侵權,請聯系info@dmcstech.com刪除